南宫·NG28(中国区)官方网站南宫·NG28(中国区)官方网站

南宫·NG28网址机器行业深度研讨及2022年度投资战略:聚焦三大投资战略

发布时间 : 2024-08-02  浏览次数 :

  自 2010 年左右以来,以国内人口结构中劳动人口比重开始转向下降为标志,支撑中国 制造业三十年迅速发展的人口红利开始逐步消退。而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在高等教育持 续耕耘,创新投入、中高端制造业人才迅速增加,工程师红利正逐步显现,产业技术自 低端向中高端突破,以内生技术进步不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中国正经历从人 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的转变,工程师红利将是中国迈向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工程师红利持续显性化。从宏观角度看,表现为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制造业 整体研发水平不断提升、技术积累不断丰富。

  2020 年全国高等教育研究生和博士毕业人数分别达到 66.25 万人、6.62 万人。研 究生、博士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为社会持续输出专业性人才,人才队伍持续扩容。

  制造业企业 R&D 投入增长明显,从凭借规模效应的粗放式竞争逐步向提升产业附 加值的核心技术竞争过渡。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 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 发展、政府资金、企业资金 R&D 经费开支总计已达 4.81 万亿。2020 年长江分类 工业板块研发支出合计已达 3343 亿元,占营收比例约 2.6%,占比持续提升。

  技术积累不断丰富,竞争优势初显。以衡量一国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PET 专利申请量来看,2020 年中国 PET 专利申请量已达 6.88 万,占全球比例达 25.02%。持续的研发投入转化为实际技术成果。

  国家政策持续为工程师红利释放、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2016 年科技部 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继续为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 关键技术和产品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在实业端,提供优厚的新兴产业孵化、 扶持政策,促进工程师红利的进一步释放。

  从制造业层面看,工程师红利具体表现国内企业逐步形成核心自主技术,产业链向高附 加值部分延伸并在各个细分领域持续实现国产替代。在光伏、锂电、工业自动化等先进 制造领域,国内已涌现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国内企业率先在下游集成和机器人本体取得突破。在机器人本体领 域,IFR 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已达到 16.84 万台,相较 2010 年 1.50 万台的销售水平提升明显。根据 MIR,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2015 年内 资品牌销量约占 17.5%,2020 年已上升至 29.2%。埃斯顿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行 业龙头,2020 年其全球市占率已提升至第八位。在系统集成领域,国内系统集成商凭 借技术积累、本土服务及性价比优势,已在中低端工艺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我们观察到类似的国产替代进程在工控自动化、激光器、高端数控机床、机 床工具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均有体现。广泛的进口替代反映的是制造业企业整体竞争力增 强,进一步说明逐步显性的工程师红利正推动国内制造业高端化转型。

  专精特新鼓励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方向发展。2019 年 4 月 7 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 提出,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基础,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 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以来,专精特新已被多次提及。

  从专精特新培养梯次看,将引导中小企业从创新型中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省级专精特 新、专精特新“小巨人”,最终发展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至今,已有三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名单分别于 2019 年 5 月、2020 年 11 月和 2021 年 7 月公布,共有 5000 家企业入围。当前已有 300 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A 股上市企业,从一级行业 看,主要分布在机械、化工、医药、电子行业。其中机械设备行业 69 家,占比超 20%。 总体来看,“专精特新”当前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制造领域。

  我们认为,中小型企业对于大型企业发展的劣势在于后者具备先发优势,壁垒深筑,包 括技术积累、客户资源、市场渠道、平台化战略等竞争优势。中小企业仅凭成熟化的通 用技术实现市场开拓已日趋困难,这需要中小企业以行业化、专业化去弥补平台化的不足,通过在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发掘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专精特新应承中小 企业的发展逻辑。从本质上看,专精特新是细分领域工程师红利积累的体现:

  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条件对企业长期技术成果积累、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突出, 要求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以第三批申报条件为例,要求 1)企业长期专注于产业 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能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 或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有品牌产品;2)主导产品聚焦制造业短板弱 项;3)主导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或全省前 3。

  2021 年 1 月财政部联合工信部发布《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 知》提出,2021-2025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 100 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 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或进一步表明,专精特新战略将在国内较长时间延续,工程师 红利接力人口红利,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长期动力。高端制造是长期发展趋势。

  制造业资本开支具有一定的周期属性。通用设备下游对应包括汽车、家电、电子、食品 饮料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制造业,其景气度状况会随制造业资本开支波动。另一方面,基 于大部分国产通用设备的进口替代在未来 3-5 年内仍将继续推进,以及产业升级推动的 设备更迭,自动化行业又有其自身运行的周期性。以典型的机床产品为例,通过梳理较 长时间序列的订单及产量数据,我们发现国内通用设备景气周期较为显著,一个完整周 期约为 3 年半-4 年。不同数据所反映的行业拐点不尽相同,时间偏离在 6 个月内。

  本轮周期的起点源自 19Q4。自动化市场从 2018Q3 开始走弱,从海外主要公司看,19Q4 订单出现边际改善。发那科中国区订单自 19Q4 开始同比增速转正,安川中国变频、伺 服等营收 19Q4 同比增速回暖明显。受疫情影响 20Q1 出现短暂的波动,至 20Q2 开始 重启复苏周期。

  目前从中观数据来看,制造业资本开支呈现阶段性转弱。 1)工业机器人:产量自 2020 年 3 月以来同比维持增长趋势,连续 20 个月单月增速实 现两位数增长,10 月同比增长 11%。 2)金切机床:产量自 2020 年 4 月以来同比维持增长趋势,10 月同比增长 5%,或受 限电、原材料涨价等影响。9 月日本对华销售金切机床订单同比增长 24.5%。 3)叉车:叉车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工厂,销量增速自 2020 年 4 月以来快速回升,2020 年 12 月-2021 年 8 月单月销量增速均超过 30%,2021 年 9 月销量同比增长 8%。 4)减速机:9 月减速机产量同比增长 15%,1-9 月减速机累计产量同比增长 27.3%。

  本轮周期与以往不同的一个点在于,先进制造成为周期复苏的驱动。2020 年初的疫情 使各行业的生产都短暂的停滞,但不同行业疫情后恢复的进度和程度均不同。计算机、 通信及其他电子行业,专用设备,食品,专用设备等行业利润率先修复至正增长且全年 利润维持稳定增长的水平,电气机械利润的恢复程度也好于传统制造业(汽车等)。在融 资及企业利润的双重推动下,第一阶段资本开支呈现先进制造领头的趋势。从工控下游 需求来看,电子及半导体、锂电等先进制造行业需求疫情后快速修复且稳定增长,恢复 快且弹性高。从产品端来看,低压变频器的应用偏重传统制造,伺服的应用偏重新兴行 业,因此 2020 年伺服需求增速好于低压变频器。

  展望明年,先进制造的景气程度或将继续维持高水平。从融资角度看,我们在已经发行 完毕的和正在实施的项目,剔除掉因为各种原因停止的,按照最初预案发布日期进行统 计(反映开支意愿)用于项目融资的数据,发现:1)2021 年截至目前,制造业上市公 司增发项目拟募集金额仍维持高水平;2)2021 年拟项目融资超过 2020 年的细分行业 中电子、电力设备新能源(包括光伏、锂电等)、化学品融资的绝对额相对较高,或将对 设备的带动更大。

  先进制造的托底作用近年逐步显现。从工控产品来看,先进制造(电池+工业机器人+物 流+电子及半导体)占工控(OEM 类型)的比例逐步提升,较 2017 年的 16%提升至 2021 年前三季度的 25%。高技术制造业比重逐年提升,2020 年已提升至 15.1%。

  除了先进制造以外,传统制造也在筑底盘整。尤其是汽车,自动化率较高,但截至 2021Q3 设备的资本开支仍然维持同比较低的水平。未来随着汽车等行业的逐步改善,也有望带 动制造业资本开支。

  驱动制造业资本开支的关键因素包括盈利周期及信贷周期。 1)从盈利周期来看,原材料价格边际下降有望带动设备投资。PPI 反映供需关系,供给 侧改革后,17 年中后 PPI 开始下行,但资本开支(以金切机床为代表)持续景气至 18 年年中。

  目前设备类主要原材料价格开始有所下降。1)钢材价格: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有明显的 下降趋势,从近期高点 159.09 下降至 11 月 19 日的 132.84;2)铜材价格:铜材价格 指数也开始下降,从近期高点 109.67 下降至 11 月 12 日的 101.67。

  2)信贷融资是资本开支的边际催化。由于周期的初始阶段盈利改善并不明显,流动性 则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回溯历史周期,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融资(企业中长期) 会领先资本开支将近一年。2021 年 10 月,社融同比转多增,政府债和信贷均有支撑。 居民中长贷企稳,企业中长贷仍疲软,或主要系地产相关产业链融资偏紧。

  往后展望,运费的改善及国际关系的缓和或对出口产生积极影响。 2021 年以来出口金额单月增速大多在 20%以上,8-10 月单月增速稳定在 25%-30%之 间。自 10 月以来,主要船型运费指数稳步下降,海运出口有望逐步向好。

  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先后对我国出口美国的商品进行了三轮关税加征, 分别涵盖 340 亿、160 亿(第一轮);2000 亿(第二轮);3000 亿(第三轮)商品,前 两轮税率为 25%,第三轮税率为 15%,后部分降至 7.5%,部分暂停加征。

  从对美出口金额来看,出口确实受到了关税的影响。2018 年中国对美出口由于受到关 税加征预期影响出现抢出口现象,因此 2018 年同比+6.6%,随后 2019 年大幅下降,同 比-16.3%。2020 年在部分商品享受关税豁免叠加疫情物资出口增加的共同影响,出口 基本持平,同比-3.6%。2021 年前 8 月出口有所恢复,同比+19.4%。

  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从主要行业来看,橡胶皮革、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电气 机械及机械设备等影响相对较大。美国关税如若取消,将对以上行业的出口产生积极带 动作用。

  整体来看,未来制造业资本开支有先进制造托底,在原材料价格边际改善,运费下降以 及国际贸易关系缓和的情况下,制造业资本开支仍有望呈现边际改善的趋势。

  双碳目标之下,新能源行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政策明确非化石能源 占所有能源消费比例将持续上升及风电、光伏装机总量要求,为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发展 奠定基础,长期前景广阔。

  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中国、欧洲、美国新能源车产销持续超预期。 国内消费崛起带来需求季节性大幅减弱,新车型带来增量贡献,2021 年 1-10 月国内新 能源车产销超过 250 万辆,同比增长超过 180%,考虑增量车型、出租网约、双积分等 影响,2021 年产销量有望进一步上修,而 2022 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动能,渗透率有望进 一步提高。

  欧洲新能源车在 2020 与 2021 年实现高速增长,预计 2022 年欧洲市场的政策逻辑会有 所弱化,但 2022 年的欧洲市场类似于 2020 年的中国,政策逻辑逐步弱化的同时,消 费端驱动力将逐步承接,欧洲车企的纯电动平台新车型在加速落地,产品力和数量有望 快速优化,欧洲消费端有望超预期。

  美国市场,特斯拉和传统车企带动美国 2021 年 1-9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政策加 码叠加美国新能源车型加速丰富,供给端有望驱动美国市场进一步扩容,CAFÉ 油耗经 济性政策加码及罚款标准上调,同时税收抵免政策也有望抬升,预计 2022 年销量高增 长确定性较高,有望达到 130-140 万辆,连续翻倍增长。

  新能源车的增长有效带动了动力电池的迅速发展,此外,未来对储能的需求也将为电池 带来显著增量,根据 GGII 预计,2025 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1516GWh, 市场空间广阔,电池厂具有强劲的扩产动力。去年以来,电池厂加大了融资力度,并且 随着行业好转,经营性现金流趋好,有利于支撑资本开支,叠加地方政府对投资电池厂 的支持,使得电池厂扩产能力大大增强。

  龙头厂商高出货预期叠加高产能利用率,扩产持续性强。根据宁德时代公告的扩产项目 测算,其产能 2021 年底有望达到 170-180GWh,2022 年底有望达到 300GWh,2023 年底有望达到 450-500GWh。因此,预计宁德时代在 2022 年还将继续加大招标力度, 此外,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动力和储能需求,预计宁德时代仍有较多产能基地未公告释放。

  亿纬锂能计划在荆门市投资 305.21 亿元,建设 152.61GWh 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中航锂电加速拓展产业布局,设立常州、洛阳、厦门、成都、武汉、合肥和黑龙江七大 产业基地,2025 年规划产能将超过 500GWh,2030 年预计产能达 1TWh。蜂巢能源近 期计划在常州新增投资 150 亿元,建设年产约 40GWh 新能源电池项目,截至目前,蜂 巢能源总产能规划已超 200GWh。此外,包括瑞浦、冠宇、力神等众多电池厂也都推出 了新的扩产计划。

  自 2020 年末以来,龙头与二线电池厂均陆续推出了大规模的产能规划,2021 年中旬开 始国内众多电池厂项目陆续开工,预计这些项目从 2021H2 开始将逐渐释放设备需求, 2022 年将迎来需求的爆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近两年欧洲与美国的新能源车产销高速增长,但受制于疫情影响,近两年欧洲与美国的 锂电池厂建设进度相对较慢,随着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和海外对疫情的管控逐步趋于开放, 预计 2022 年开始海外锂电池厂建设将开始恢复。海外锂电池厂包括成熟电池厂、走出 国门的内资电池厂、海外新兴电池厂和整车厂布局的电池厂等。

  海外成熟电池厂主要是日韩系电池厂,包括 LG、SKI、三星 SDI、松下等。LG 动力电 池以软包和圆柱为主,LG 官方产能规划为 2023、2025 年动力电池产能达 260GWh、 430GWh;当前 LG 新能源正进行 IPO,IPO 融资后有望加快执行扩产;预计 LG 扩产 招标从 2022 年开始逐年攀升。SKI 的动力电池以软包为主,与福特、大众、戴姆勒和 现代起亚等保持合作,SKI 在与 LG 达成和解后,重新开启了扩产并提高扩产规划至2023 年 85GWh,2025 年 200GWh,2030 年将超过 500GWh,预计 2022 和 2023 年 开始 SKI 将逐步进入扩产高峰,未来增量主要来自美国和匈牙利。

  有海外建厂规划的内资电池厂包括宁德时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国轩高科、远景 AESC 等。宁德时代于 2018 年 7 月决议投资设立欧洲生产研发基地德国时代,初始计 划投资 2.4 亿欧元,2019 年 6 月提高到 18 亿欧元;德国时代于 2019 年 10 月正式动 工,根据计划,将分两期建设,计划 2021 年投产,预计到 2022 年可实现 14GWh 的电 池年产能。远景 AESC 前身是 2007 年日产与 NEC 合资成立的 AESC,远景集团 2018 年收购 AESC,其在日本、美国、英国均有部分产能,将在无锡建设 20GWh 产能,并 和雷诺、日产合作在法国、英国和日本建设电池厂。

  同时,在海外正涌现一大批新兴电池厂,其中的典型代表即是 Northvolt 和 ACC。瑞典 Northvolt 在今年 6 月获得来自大众等的融资 27.5 亿美元,截至目前筹集资金超过 65 亿美元,其位于瑞典北部的电池厂 Northvolt Ett 的产能规划将从早先的 40GWh 扩大到 60GWh;作为大众建厂计划之一,Northvolt 将和大众在德国合资建设电池厂,预计产 能 40GWh;规划与沃尔沃在欧洲建立一个 50GWh 的电池厂,预计 2026 年投产;截至 目前总产能规划超过 150GWh。Northvolt 已获得宝马、Fluence、斯堪尼亚和大众在内 的主要客户 270 亿美元订单,同时也获得沃尔沃的定点。

  法国 Automotive Cell Company(ACC)由 PSA 于 Saft 合资成立,计划投资 50 亿欧 元,双方股权各占 50%,在商业化生产阶段,Saft 对 ACC 的持股比例将降至 33%,随 后由 PSA 直接控制。ACC 计划将于 2021 年中期启动第一家电池厂的建设,预计 2023 年开始投产;2023 年开始将在法国北部地区建造工厂,该工厂产能将逐步从最初的 8GWh 提升至 24GWh,预计 2030 年两家工厂的电池年总产量为 48GWh。PSA 与 FCA 合并成立 Stellantis,其电池日中宣布将 ACC 规划提升至 80GWh。

  海外电池厂扩产中,海外成熟电池厂的设备预计将以日韩设备公司为主,其对供应商选 择相对保守,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国产设备较难进入。以 Northvolt、ACC 为代表的 海外新兴电池厂,自身对锂电池工艺和锂电设备的整合经验相对较为薄弱南宫·NG28网址,对设备公司 的依赖度大,更愿意采用整线,国产设备具有较大优势。而走出国门的内资电池厂,预 计其设备将以国产设备为主。

  锂电设备公司的股价与新增订单增速正相关。2020 年行业景气度由弱转强,先导智能 作为行业龙头份额提升,订单增速领先行业,因此股价涨幅领先。2021 年行业需求旺 盛,设备公司产能紧张,订单向二线设备公司溢出,二线 年订单基 数较小,因此 2021 年订单增速较快,股价涨幅领先。预计 2022 年,在 2021 年订单基 数普遍已经较高的情况下,龙头与二线公司的订单增速差异不大。因此,在 2022 年应优选竞争格局较好规模化效应能顺利兑现的公司,和受益于技术变化的有望领先行业增 长公司。

  随着订单和营收规模扩大,设备公司将显现出规模化效应,即费用率降低,净利率提升。 但 2022 年设备公司的规模化效应能否顺利兑现及兑现的强弱,与各设备公司的管理能 力有较大关系。从 2021Q3 来看,先导智能、联赢激光已经率先显现出规模化效应,利 元亨净利率维持稳定。

  4680 大圆柱电池,是近期受到较高关注的技术变化。对设备环节,主要是中段的激光 切、卷绕和焊接等将发生变化,其中激光切需要切割多极耳或全极耳,圆柱卷绕机需要 卷绕更大的电芯,集流体焊接对激光焊接设备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4680 新技术的 变化,有望带来部分环节的格局变化,其中焊接设备的价值量有望提升。

  2022 年需求端有望改善,双碳目标下,行业中长期成长趋势明确。对于光伏设备而言, 其成长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下游景气拉动的行业扩产,二是新技术迭代催生的 设备升级需求。下游来看,今年上游硅料、硅片价格高涨导致装机规模受限,下半年后 电池片扩产减缓,设备公司订单确认节奏也有所减慢,行业短期需求有所承压。不过, 伴随限电缓解,原材料供应增加等,明年上游产业链价格中枢有望回落,推动 2022 年 行业需求改善,预计明年全球装机规模有望较快增长。

  同时,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全球积极推进新能源发展。美国能源部(DOE)发布太 阳能前景研究报告,预计 2035 年累计光伏电站 760-1000GW,光伏发电占比 40%左 右;2050 年累计光伏电站 1050-1570 GW,光伏发电占比 45%左右。双碳目标下,我 们认为光伏行业中长期成长趋势明确,设备作为产业链重要一环有望持续受益。

  硅料、硅片高盈利刺激产能扩张,上游设备厂商受益明显。光伏行业产能周期波动过程 中各环节扩张周期不同,存在利润在各环节之间流动的现象。过去两年硅料、硅片环节 盈利能力明显提升,高盈利状态下,预计硅料、硅片今明两年的扩张速度或快于电池及 组件,硅料、硅片环节扩张加大有望带动相关设备公司明显受益,如单晶硅生长设备、 硅片切片设备及金刚线等。

  电池片技术 N 型趋势确立,规模化扩产加快。P-PERC 等技术革新的红利推动了近年来 光伏行业的繁荣发展,目前,PERC 的量产效率已经提升至 23%左右,但未来 PERC 电 池面临提效瓶颈。降本提效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 PERC 电池盈利承压且产品差 异化较小的背景下,龙头厂商对布局新技术以实现差异化竞争和提升盈利存在迫切需求, 比如 2020 年的大尺寸趋势成为 PERC 电池片扩产的重要驱动力。在产业链技术变革最 集中的电池片环节,以 TOPcon、IBC、HJT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有望成为新一代技术主 流,2021 年下半年后,TOPcon、HJT 开始步入 GW 级项目扩产阶段。

  TOPcon、IBC 和 HJT 电池有望并行发展,规模化扩产加快。在 N 型电池技术路线中, 目前具备产业化推进前景的主要是 TOPcon、IBC 和 HJT 三种路线,不同电池技术在转 换效率、电池成本、工艺复杂性及与存量产线的兼容性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从效率和成 本的对比来看,目前,三种 N 型电池技术均能够实现 24%以上的量产效率,IBC 电池 效率更高,且能够分别与 TOPcon、HJT 电池技术进行结合,升级成为转换效率更高的TBC、HBC 电池;成本端对比来看,目前,三种电池技术的单 W 成本仍高于 PERC, 相较而言,TOPcon 的单 W 成本低于 HJT;从工艺复杂度来看,IBCTOPconHJT。

  整体来看,目前,TOPcon、IBC、HJT 等新技术效率和成本优势不断改善,行业产业化 进程正加速推进。从光伏行业历史周期来看,在新的技术路线效率成本占优的情况下, 新技术的领先优势将迅速确立,形成对传统技术的替代趋势。从下游厂商的布局来看, 目前,下游龙头厂商对于 TOPcon、IBC、HJT 电池均有扩产规划及布局,根据统计, 目前国内规划的 TOPcon、HIT 项目或分别超过 50GW、60GW,预计短期三种电池技 术有望并行发展,明年 GW 级项目规模化落地有望加快。

  对于光伏设备行业而言,伴随电池新技术规模化扩产加快,光伏设备行业高成长性、大 空间将得以体现。一方面是新技术的工艺路线与现有 PERC 不同,新技术电池扩产将带 来大量的新增设备升级需求;另一方面,从设备投资额来看,新技术路线的设备投资额 均高于 PERC 当前的 1.3-1.5 亿元/GW,其中,TOPcon 电池的单 GW 设备投资额在 2.0-2.5 亿左右,HIT 国产产线 亿元/GW,IBC 电池由于工艺路 线较多,设备投资额也较高。

  伴随技术工艺确定,明年 HJT 电池设备商市场格局将更为清晰。HJT 电池工艺流程存 在多种技术路线,目前,一方面是 HJT 电池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同时,设备厂商针 对不同技术路线均在进行布局验证,技术路线和设备格局尚未完全确立。参照 PERC 时 代设备厂商市场格局,HJT 时代也有望延续强者主导的状态,技术领先环节企业有望占 据行业主导地位。伴随 HJT 电池技术进步并迎来规模化扩产阶段,明年 HJT 电池设备 厂商市场格局有望更加明晰,重点关注和跟踪技术领先的龙头设备厂商。

  重点关注激光在多条 N 型电池技术路线中的应用拓展。激光加工技术在太阳能电池生 产中主要用于消融、掺杂、打孔、刻蚀、串焊、退火、切割等工艺,光伏电池提升光电 转换效率的关键在于控制光学损失和电学损失,激光具有快速、准确、零接触以及良好 的热效应等优势,可以极大避免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的损耗,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目前,激光技术在光伏领域的电池片、组件制造等不同环节均有应用,在电池片领域, 激光消融、掺杂设备已成为 PERC 电池片产线的标配设备。同时,激光设备在 TOPcon、 IBC、HJT 领域均有相应的应用,且在新技术路线中,激光设备的价值量较 PERC 电池 均有明显提升,以 IBC 电池为例,由于 IBC 电池的特殊结构,其电池背面需要进行多道 激光开槽,除激光开槽设备之外,激光转印设备也可以用于电极金属化,实现传统丝网 印刷设备的功能,相较传统丝网印刷,激光转印能够降低银浆消耗量并提升转换效率。

  N 型电池技术中,激光转移印刷是激光的重要应用之一。激光转移印刷即在有特殊设计 槽型的载板填充浆料,通过高功率激光束扫描,将浆料从载板沟槽中转移至电池表面, 可以在降低银浆消耗量的同时提升转换效率。由于激光转印使用激光的方式印刷银浆, 其对材料没有选择性,在 PERC、TOPcon、IBC 和 HJT 电池上都可以使用。在多种 N 型电池技术中,激光转印在 HJT 上的降本增效更为明显,由于 HJT 为双面电池结构, 银浆耗量大且为价格较高的低温银浆,银浆约占 HJT 电池成本的 25%。根据帝尔激光可转债发行回复函披露,激光转印设备可降低银浆耗量 20%以上,对于 HJT 降本增效 作用明显。

  根据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上网电价政策,2016 年至今陆上风电补贴持续退坡。 根据 2019 年 5 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1)2019 年 I~Ⅳ 类资源区符合规划、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新核准陆上风电指导价分别调整为每 千瓦时 0.34 元、0.39 元、0.43 元、0.52 元(含税);2)2020 年指导价分别调整为每 千瓦时 0.29 元、0.34 元、0.38 元、0.47 元(含税);3)2021 后上网电价不高于指导 价。随着补贴的逐渐结束,风电的平价时代有望到来。

  2021 年装机维持强势,2021 年 1-8 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 14.63GW,同比增长 45.7%。 其中,2021H1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 2.15GW,同比增长 102.45%,在政策引导下 2021 年为海风抢装之年,预计全年海风装机规模有望达 10GW 左右。预计 2021 年国内风电 装机规模有望超 40GW。

  2020 年陆上风电抢装,对应 2019 年招标规模高增,而后的 2020 年国内公开招标量降 至 31.1GW。随着风机招标价格下降,2021 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招标量超过 31GW,同 比恢复高速增长,预计 2021 年招标规模有望超 50GW。由于风电招标至装机有 1-2 年 时间,2021 年招标的高增长,奠定了 2022-2023 年风电装机高增的基础,预计 2022 年 全年风机装机规模有望达 40-50GW 左右,同比 2021 年有较大增长。

  2021 年海上风电补贴即将取消。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规模化发展,我国海上风电的建设 成本持续下降,而随着大兆瓦机型的逐步推广,未来海上风电的投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 降。海上风电相比陆上风电有更好的风能资源和利用小时数,使得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 得到一定程度的摊薄,并且随着未来建设成本的持续降低,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仍有较大 的下降空间。国内各个省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目标较为积极,未来海风市场空间广阔。

  风机大型化趋势愈发明确,行业降本空间广阔。一般情况下,当机组的单机容量提升时, 其整体投资规模的增加,远小于容量提升的幅度。当前陆上风机主力机型已经从 2MW 以下逐渐过渡到 4-6MW,海上风机主力机型达 6-10MW。风机大型化,对整机厂和零 部件供应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拥有更强的技术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的主机厂,以及拥有更强的技术积累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将具有优势。

  高压清洗机是指通过动力装置驱动高压柱塞泵产生高压水来冲洗物体表面的设备。与传 统的手工化学清洗方式相比,高压水射流技术主要以清水为介质,可应用于清洗不同形 状、结构和附着有不同类别污垢的物体,具有高效节能、对环境无污染、对清洗物无腐 蚀、设备通用性强、清洗成本低廉等特点。以汽车行业为例,高效节能的高压清洗方式 与传统的手工清洗方式相比可节省 60%的水量,同时可以节省劳动力。

  我国高压清洗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市场应用还处于培育阶段。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 提高,居民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汽车的快速普及。 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倡发展“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以及居民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 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经济环保、通用性强的清洁设备之一,高压清洗机将迎来广阔的 市场空间。家用高压清洗设备价格相对较为便宜,一般家庭均可以负担,在消费升级的 大趋势下有望成为在家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绿田为例,2018、2019 年,其家用 高压清洗机的收入增速分别为 95%、108%,远高于商用高压清洗机。

  全球市场逐年升温,欧美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市场逐步壮大。根据 Frost & Sullivan 统 计数据显示,2016 年-2020 年全球高压清洗机销售额从约 25.9 亿美元增长至约 33.6 亿 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6.8%。2020 年欧洲地区为全球高压清洗机市场销售额占比最大 的地区市场,其次为美国,两者合计贡献全球 80%以上销售额。中国高压清洗机市场尚 处于成长阶段。根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2020 年中国市场销售额 整体呈增长状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约 8.6%,2020 年达 22.47 亿元人民币。

  高压清洗机仍以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全球高压清洗机市场整体来看,2020 年卡赫排 名第一,市场份额为 37.1%;力奇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 12.80%。近年来,由于劳动 力价格高昂,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企业业务重心已经由产品制造转向品牌建设上, 从而转变成品牌商。这些企业越来越多地将制造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通常通过成立 跨国公司,或选择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企业以 OEM、ODM 等经营模式进行生产。中国企 业具备生产优势,中国制造在全球已享有一定声望。仅从公开数据来看,除力奇外,绿 田还为宝时得进行代工,亿力的代工客户还包括 SNOW JOE LLC(SUN JOE 是其旗下 的品牌)、ANNOVI REVERBERI S.P.A 等。

  以全球排名第二的力奇(NILFISK)为例,其在 2018 年关闭了苏州工厂,将高压清洗 机业务进一步交给中国企业代工,绿田&亿力均承接了力奇部分代工业务。简单估算来 看,绿田&亿力给力奇代工的产品占其整体的 30%-40%。(由于相关数据缺失,测算时 使用了力奇高压清洗机业务收入*汇率*综合毛利率,且成本中可能会有制造费用以及运 费等计算在内,非仅为产品的购买成本,因此分母有一定高估,仅供参考)

  整体来看,中国高压清洗机企业主要以出口为导向,根据 Frost & Sullivan 发布的《全 球高压清洁设备市场研究》显示,2019 年中国高压清洗机出口企业主要包括亿力机电、 浙江安露、绿田机械、格力博等。

  虽然国内企业发展较海外企业略晚,但经过多年发展,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逐步开启追 赶之路。为力奇代工进一步增加了绿田的知名度,2020 年绿田与宝时得、HANSI ANHAI FAR EAST LIMITED 等知名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其产能及产量也实现快速增长。2018 年,按照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计算,力奇的高压清洗机收入为 13.07 亿元,2020 年受疫 情影响为 9.81 亿元。而亿力及绿田 2018-2020 年高压清洗机收入稳步增长,2019 年起 亿力的收入已经超过力奇,绿田较力奇的收入差距也进一步缩小,绿田占力奇收入比例 从 2018 年的 23.50%提升至 2020 年的 63.97%。

  从产能看,近年绿田产能快速增长,2020 年其高压清洗机产能为 160 万台,占亿力产 能的 32%,这一比例较 2018 年的 18%快速提升。绿田上市募投产能为 180 万台,达 产后设计产能为 340 万台,亿力拟上市,募投产能达产后设计产能为 841.1 万台,绿田 占亿力产能比例进一步提升至约 40%。

  OBM 及 ODM 的占比更能反映企业的技术实力。近年来国内企业不断发展自主品牌, 以绿田为例,2020 年 OBM 占比约为整体的 31%,OBM+ODM 占比接近 90%(整体收 入,含通用动力设备)。2018 年后 OEM 占比提升主要系新增代工客户力奇。此外规模 上量后对盈利能力改善也有显著作用。近年绿田高压清洗机毛利率从 2018 年的 18%提 升至 2020 年的 22%,未来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进一步增加,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科学角度看,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是完全一样的物质,区别仅在于两者的形成方式不同。 人造金刚石是在实验室内模拟天然钻石的自然形成环境所培育出来的合成钻石,其化学 成分、物理性质与天然钻石完全一致,并且具有同样的光学效果,肉眼上分辨不出来, 但专业设备可以检测,在证书上存在区别。天然钻石矿采难度大、可采储量下降,培育 钻石可以工业化规模生产,其生长周期通常只需几周时间,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同时, 培育钻石与市场上莫桑钻、锆石等仿钻产品是不同的概念,培育钻石属于真钻石。

  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高温高压法(HPHT)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两种 方法各有优势。高温高压法为第一代的钻石生长技术,自 20 世纪 50 年始工业化应 用,其完全模拟天然钻石的生长过程,在地上重现碳元素层的反应并将石墨转换成钻石。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自 20 世纪 80 年始研究并工业化应用,利用化学方法让钻 石可以在高温低压的环境下批量生长。HPHT 在合成培育钻石方面具备生长速度快、成 本低的特点,但由于需要金属触媒作为溶剂参与反应,所以会对钻石的纯净度产生影响。

  HPHT 法综合效益具备优势,特别是在 1.5ct 培育钻石合成方面具备明显优势。CVD 法 合成培育钻石纯净度高,更适合 5ct 以上的培育钻石,目前在生长大克拉、高净度原石 方面优于 HPHT,但培育周期较长、颜色不易控制。同时,由于 CVD 法在合成金刚石 单晶时只能在布有晶种的基板上生长,属于二维生长,且只能生长单层,不适宜合成小 颗粒单晶,因此在工业应用方面不会替代 HTHP。目前,国内人造金刚石生产主要采用 HPHT 法,同时在 CVD 法方面多家企业也在进行研发布局,美国、日本南宫·NG28网址、新加坡等国 家在 CVD 法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方面取得较多成果。

  人造金刚石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工业应用领域和时尚消费领域。 工业领域,光伏硅片金刚线需求持续增长,半导体、蓝宝石、磁材领域金刚线应用渗透 率有望持续提升。人造金刚石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传统和新兴应用两方面,一是 利用人造金刚石超硬、耐磨、抗腐蚀的力学特性,制造磨、削、切、割等各种金刚石工具,用于金属及合金材料、高硬脆材料(硅、蓝宝石、磁性材料等)、软韧材料(橡胶、 树脂等)及其他难加工材料的加工;目前,在光伏硅片切割领域,金刚线切割方式已全 面替代传统砂浆切割方式,金刚线作为光伏硅片切割的耗材,其需求与硅片产量直接相 关,光伏行业长期成长趋势明确,伴随全球装机规模增长以及头部企业硅片产能积极扩 张,光伏硅片产量增长有望推动金刚线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金刚线切割在半导体、蓝 宝石和磁材领域的市场需求也持续打开,半导体、磁材领域切割方式正经历砂浆切割向 金刚线切割转变。

  新兴应用领域方面,利用人造金刚石在光、电、磁、热等方面的特殊性能作为重要功能 性材料,应用于电子电器、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军工和医疗检测等高科技领域,目前 技术仍处于进步当中,未来应用潜力广阔。

  时尚消费领域,多重利好推动培育钻石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培育钻石目前以时尚消费领 域为主,作为钻石消费领域的新兴选择,主要用于制作钻石饰品和其他时尚消费品。由 于培育钻石合成技术实现突破时间尚短,目前培育钻石行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市场 消费需求和供应能力都在快速增长。天然钻石为不可再生资源,2008 年金融危机后, 全球天然毛坯钻石产量持续下降。从需求端来看,2019 年全球钻石珠宝消费额达 790 亿美元,10 年复合增速 3.5%。而随着天然钻石矿藏探明储量减少,开采成本增加,市 场上天然钻石缺口将逐步由培育钻石弥补,其中工业和时尚消费领域潜在空间广阔。

  多重利好推动培育钻石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培育钻石并非新生事物和新概念,行业 在经过多年发展后迎来多重变化,推动培育钻石需求在疫情后快速放量:

  1)技术创造需求,培育钻石制备工艺的进步推动产品重量、净度、颜色等明显提升,目 前,国内主流厂商 HTHP 法生长的原石能达到较为稳定的 3-6 克拉,对应 1-2 克拉裸 钻,钻石品质提升后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天然钻石巨头 De Beers 进入及对培育钻石的态度积极转变,其他珠宝品牌如豫园股 份、周大福等也推出了培育钻石产品,巨头加入有助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培育钻石消费认 知;

  3)此外,GIA 推出培育钻石分级证书,2020 年国内最大珠宝检测机构 NGTC 也推出培 育钻石专用证书,行业认证体系逐步完善。此外,伴随生产工艺进步,培育钻石的生产 成本也在不断下降,目前培育钻石的价格约为天然钻石的 35%-40%,价格优势成为新 生代“悦己消费”需求释放的催化剂。

  培育钻石增长迅猛,当前渗透率仅约 5%左右。印度为全球最大的钻石加工国,占据全 球 95%的钻石毛坯加工市场,其进出口数据是判断行业景气的较好指标。可以看到,虽 然部分月份受到疫情阶段影响,但 2020 年印度培育钻石进出口金额整体保持高速增长, 且 2021 年延续高增,表明下游培育钻石需求快速爆发,行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同时, 目前,培育钻石渗透率仅约 5%左右,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广阔的 市场空间,同时,随着行业诸多积极因素转变及消费观念培育,行业渗透率有望持续快 速提升。

  培育钻石的发展时间已经超过 60 年,技术进步不断推动培育钻石行业发展,尤其是 CVD 法使得生产大克拉、高品质钻石的成本明显下降,根据贝恩咨询报告,CVD 培育钻石的 每克拉生产成本已经由 2008 年的 4000 美元降至 2018 年的约 300-500 美元。伴随技 术进步驱动成本下降,对于培育钻石生产商而言,一方面是不断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 提高高品质钻石生产能力,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时尚消费饰品需求;同时,还需要不断提 高技术能力,满足培育钻石未来在半导体、医疗、光学材料等方面的高科技应用。

  疫情后培育钻石需求火爆,供给端也在积极扩张,但我们认为培育钻石行业壁垒较高, 具备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将更为受益,有望享受行业前期高成长红利。我们认为,当 前培育钻石行业存在几方面特点:1)具有重资产属性,设备投资为生产企业的重要资 本开支之一,而六面顶压机和 CVD 设备的单台价格较高,设备投资高昂;2)设备扩产 受限,截至 2020 年能够用于生产的六面顶压机的存量设备约 8000-10000 台,由于六 面顶压机核心部件供应不足,产能扩张短期受限;3)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培育钻石的技 术壁垒更多在于生产的 Know-How 工艺,生产技术细节需要长期的积累,且大克拉钻石 的生产技术壁垒更高。

  历史上,高空作业平台龙头浙江鼎力出口占比相对较高。2018 年后,受中美贸易摩擦 以及全球疫情影响,海外占比收缩至历史低位。目前双反税率已基本定调,浙江鼎力双 反税率相较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具备明显优势,对美出口有望实现恢复。

  2021 年 9 月 27 日(美国时间),美国商务部(Commerce)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移动接入设 备及其部件(移动接入设备)的反倾销税(AD)调查做出肯定性初步裁定。2021 年 10 月 13 日(美国时间),美国商务部(Commerce)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移动接入设备及其子组 件(移动接入设备)的反补贴税(CVD)调查做出肯定性终裁。浙江鼎力税率显著低于主 要竞争对手。

  疫情得到控制,美国需求在基建刺激下有了显著的修复。以全美最大的高空作业平台租 赁商联合租赁为例,其经营情况逐步修复,资本开支显著增加。联合租赁 21Q3 通用设 备的租赁收入为 16.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61%。21Q3 设备产值率(衡量租赁费率、 时间利用率和自有设备租赁收入组合等变化的综合影响)同比上升 13.5%。疫情后经营 进一步恢复,21Q3 联合租赁购买用于租赁设备的资本支出同比增长 154.6%。

  同时,联合租赁继续上修全年资本支出计划。根据联合租赁 2020 年年报显示,公司预 计 2021 年全年资本支出为 20-23 亿美元。自 2021 年以来,三个季度连续上修全年预计资本开支。根据 2021 年三季度定期报告,公司预计全年资本支出达 27.5-29.5 亿美 元,则中值为 28.5 亿美元,相较于 2020 年年报预计值增加了 32.6%(2020 年年报预 计的中值为 21.5 亿美元)。以三季度定期报告预计的中值 28.5 亿美元进行计算,预计 2021 年资本支出同比增长约 197%。同时,公司也持续上修净租赁资本支出,根据 2021 年三季报,公司预计全年净资本支出达 17.5-19.5 亿美元。

  同时,国内租赁商龙头仍在积极扩张。以宏信建设为例,未来 3 年仍将维持相对较高的 采购规划,包括支护系统等在内未来 3 年将投入最高将近 300 亿元用于采购设备。浙江 鼎力是宏信建设 2021 年前三季度高空作业平台采购额最大的合作伙伴,也有望受益于 龙头租赁商的不断扩张。根据宏信建设聆听资料集(2021.11.15),宏信建设预计 2021- 2023 年分别采购高空作业平台 30000-40000 台、25000-40000 台、25000-40000 台。 预计到 2023 年末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相较于 2020 年末增加 150%至 200%。根据 2020 年末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 5.51 万台计算,预计 2023 年末将达 13.8-16.5 万台。

  除此以外,随着四期臂式工厂的投放,浙江鼎力臂式产能逐步爬升。浙江鼎力的臂式产 品逐步得到客户的认可,尤其是电动臂式,在环保减排的大背景下,有望实现逐步应用。 同时,臂式产品单价较高,且今年受原材料及运费影响较大,未来有望实现盈利能力逐 步改善。

  缝制机械中工业用途较为广泛的是工业缝纫机。从工缝机行业产量和规模来看,一般 3- 4 年会出现行业的周期波动,形成原因主要系:1)下游服装企业的盈利呈现周期属性, 采购需求因而波动;2)老旧设备对效率有明显影响,因此会出现更新周期。

  本轮行业上行周期的起点或起于 20Q3。通过同步指标趋势指引,纺织业 PPI 自 2020 年 9 月触底后有回升趋势,行业景气开始进入上行期。从杰克股份的营业收入来看, 2021 年上半年营收基本接近 2020 年全年营收,2021 年前三季度营收 46.35 亿元,同 比增速达 81.14%;从单季度营收来看,自 20Q3 起,杰克股份单季度营收增速开始回 升,营收维持历史较高水平,截至 2021 年 9 月,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单季度同比增长; 从经营性现金流来看,20Q2 开始公司现金流情况开始转好,20Q2-21Q1 经营活动现金 净流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1Q2 开始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现金流情况出现波动; 从净营业周期和存货周转天数来看,2020 年开始公司周转加速,2021 年前三季度也处 于历史较好水平。因此从周期角度看,工业缝纫机行业上行周期尚未走完。

  本轮周期下,出口回暖或是行业景气的进一步催化。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测算,2020 年工业缝纫机内销约 229 万台,同比下降约 25.6%。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工业缝纫机出口约 391 万台,同比微增 0.35%。以 2020 年工业缝纫机产量约 620 万台来计算,出口量约占 2020 年产量的 63%。

  各出口市场中,越南、印度、美国依然是我国前三大缝制设备出口市场。2021 年 1-9 月, 我国对越南整机出口量同比下降 16.02%,受疫情影响,近三个月我国对越南出口环比 呈现明显下滑态势;1-9 月中国对印度整机出口量同比下降 31.68%。除此以外,日本、 波兰、中国等地需求(按出口量计算)同比也有所下滑。而前三季度我国对巴基斯 坦、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市场出口额同比均现翻倍增长。越南、印度等地是重要出口市 场,但受疫情影响,2021 年前 9 个月需求恢复仍较弱,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续 有望逐步发力。

  9 月,我国对印度、孟加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日利亚、柬埔寨、阿 联酋等主要市场缝制机械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9 月印度超过越南成为我国当月缝制机 械产品出口额最高的市场,我国对其月出口额达 2843 万美元,同比增长 75.07%,环比 增长 19.88%。未来主要出口市场的回暖或对行业销量形成托底作用。

  历经多轮周期,龙头市占率稳步提升。2015 年,日本主要龙头公司日本重机、日本兄 弟、日本飞马工缝机营收占国内外主流企业营收的比例超 50%,也牢牢占据高端市场。 但凭借高性价比、优异服务质量、广而优的渠道布局,杰克股份目前已占据较高的市场 份额,2020 年占全球主流企业营收的 27%。

  同时,智能成套也有望帮助龙头打开大市场空间。杰克智能成套包括 7 大模块,从铺布、 裁剪、缝制,到最后熨烫、打包,形成服装生产制造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以仓储系统为 例,杰克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可根据服装企业原高度、面积,灵活定制的大型高速立体存 储系统。配合各种生产线需求,打通原料区、缓存区、成品及半成品存储区与生产线, 实现智能信息化管理。提高操作效率并降低出错率。并通过立体货架密集存储提高空间 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与阿迪达斯等知名大牌保持长期战略合作的天生服饰,通过杰 克智能仓储解决方案,成衣密集仓新增货位 1400 余个,库容扩大 1.8 倍。除天生服饰 外,杰克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已落地佳都、盛宝丽等多家知名服装企业,智能成套价值量 较单机有明显提升,有望帮助龙头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下,如果关税取消将对部分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 接改善。同时关税取消也有利于刺激当地购买需求。

  近年来,伺服及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的市占率逐步提升。根据 MIR 的统计,2020 年内 资占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的 29.2%,较 2016 年的 23.5%有了明显的提升。通用交 流伺服 2017 年市占率约在 43%,2020 年提升至 48%左右。

  提升原因 1:下游设备国产化率提升,为国内企业提供试错机会。工业机器人及伺服的 下游均偏重新兴行业。工业机器人约有 24%的应用来自电子及 3C 设备,伺服的下游中 电子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电池制造设备均位列前五大应用领域,合计占比 超过 35%。近年来,手机装配线及锂电光伏行业内中国设备企业不断突破,抢占部分市场份额,出于降本以及供应安全等考虑,纷纷考虑核心部件国产化,而这也给国内企业 创造了试错的机会。同时,由于中国市场足够庞大,在整体占比低的行业也具备一定的 规模,因此孕育了很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提升原因 2:工程师红利降低了中国企业的试错成本。相比国外企业来说,中国工程师 人才基数大,且每年有源源不断的新生毕业,保障了行业具备足够多的工程师资源。同 时,中国工程师的工资相较于外国仍偏低,因此国内企业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为客户提 供技术服务以及响应客户需求,如客户对于设计变更的需求、产品故障处理的及时性等。 也因此,凭借快速响应,中国企业能够抢占部分外资的市场。

  行业化、专用化是中国企业不断突破的主要方式。除通用工艺外,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 殊工艺对应设计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以解决行业痛点。例如在包装行业,应用的特殊行 业工艺包括烫金跳步、纵切排刀、码垛算法等,这有别于其他如印刷、锂电行业工艺。 中国企业通过对细分行业工艺进行突破,设计行业化、专用化的解决方案,以更切合对 应行业需求的产品,不断提升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

  全球范围内,激光行业有两大发展趋势贯穿始终。1)从非激光到激光:2018 年全球机 床消费量为 810 亿美元,其中激光切割设备约为 60 亿美元,目前,激光设备渗透率仍 旧较低,未来占比有望逐年提升。2)从传统光源到光纤激光:高功率工业激光器中光纤 激光器已成为当下主流,占比有望逐年提升。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收入 692 亿元,同比增长 5.2%,预计 2021 年激光市场收入 770 亿元,同比增长约 11%;同时,2020 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售 额为 94.2 亿元,同比增长 14.0%,伴随激光应用渗透率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替代传统加工方式并不断拓展新兴应用领域,激光行业成长性优异。切割、打标、焊接 是工业激光市场的核心 3 大应用,其中,激光切割居于主导,占比为 41%,激光焊接和 激光打标应用占比约 10%-15%,激光打标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参与者较多,应用成熟。

  切割:价格下降叠加功率段提升显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切割领域,中低功率激光 切割设备主要用于机箱机柜,门业、杯业、五金制品等,高功率主要用于轨道机车、船 舶行业、汽车行业的零部件制造等。2019 年以来行业整体价格竞争激烈,持续下探的 价格不断刺激行业需求,使得激光切割向更多行业渗透。同时,激光器功率段的提升也 使得激光切割目标市场从薄板向中厚板渗透,逐渐替代传统加工方式,2020 年我国 1kw3kw 功率段的光纤激光器出货量占到约 60%,随着各大激光器厂商新产品的推出,预计 3kw、6kw 及以上占比将提升,功率段的提升将进一步扩大激光切割市场规模。

  激光切割设备的新增需求主要来自于替代和更换。2019 年国内激光切割设备销量约 3 万台。根据测算,目前激光切割设备对传统的接触式机床的替代量为 2.7 万台/年,若考 虑传统钣金设备的保有量仍在扩大、实际更新寿命少于 10 年及激光替代比例仍将提升, 则替代量有望达到 4 万台/年。考虑激光切割设备 3-5 年的更新周期,则更新需求将达 2 万台以上。预计 2025 年激光切割设备销量将超过 6 万台,增长空间大。

  焊接:细分领域加速渗透,市场空间广阔。受益于激光技术进步和激光器价格下降,激 光焊接设备在各行业渗透率不断提高,下游应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显示面板,手 机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旺盛。2019 年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 101 亿元,13-19 年复合 增速为 37%。

  与传统的电弧焊接技术相比,激光焊接具有众多优势。从具体应用来看,国外激光焊接 以汽车应用为主(IPG 焊接业务中 70%以上为汽车行业,包括白车身、传动、座椅等), 而国内激光焊接近几年发展较快,主要应用包括动力电池(约占 30%)、汽车、五金等。 此外,随着近两年来激光器大幅降价,新的焊接应用场景也在打开,手持激光焊呈现大 幅增长。以动力电池为例,从电芯制造到 PACK 组装,焊接都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 极柱、顶盖、注液孔、防爆阀、连接片等都需要用到激光焊接,随着动力电池行业需求 的继续增长以及激光焊接的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未来 5 年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复合 增速有望达到 25%。此外,激光在清洗、熔覆等新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国产龙头激光器厂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0 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售额为 94.2 亿 元,同比增长 14.0%。IPG、恩耐、相干等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降,IPG 降至 34.6%。国产激光器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市场份额分别为 24.4%和 16.6%。预计 2021 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售额为 108.6 亿元,同比增长 15.3%,进口光纤激光器品牌份 额将继续下降。

  我们认为,国产激光器厂商的份额提升具有持续性。一方面,国内头部激光器厂商在泵 浦源、有源光纤、无源光纤等核心部件方面持续提升自制率,在份额争夺的过程中,核 心零部件自制比例高的企业具备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国内厂商锐科激光、创鑫激光在 持续推进核心件自制。另一方面,国内厂商技术不断突破,功率段持续提升,随着 IPG 激光器功率提升放缓,有利于国内厂商追赶,国内头部激光器厂商正从中低功率到高功 率逐步突破,以锐科激光、创鑫激光为代表的领先企业正逐渐缩小和 IPG 的差距。

  刀具为现代工业“牙齿”,是金属切削机床实现切削功能的重要部件。金属切削加工是 机械加工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精密加工方法,现代机械制造中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很多, 但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 行最终加工。刀具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牙齿”,是金属切削机床实现切削功能的重要部 件,与金属切削机床相辅相成。同时,刀具直接作用于工件表面,决定着加工工件精度、 表面粗糙度和合格率。此外,刀片是金属切削工具实现切削功能的关键元件,具有工业 耗材属性。

  切削刀具产品按照刀具材料划分,主要包括工具钢、硬质合金、陶瓷及超硬材料(包括 立方氮化硼、金刚石)四类,根据金属加工第四届用户调查,在切削刀具中,硬质合金 占比最大约 53%,工具钢占比约 21%,陶瓷、立方氮化硼、金刚石占比分别约 8%、8% 和 6%,各产品特点不同,应用领域也有所差异;按照刀具结构主要可分为焊接刀具、 可转位刀具和整体刀具;按照产品加工方式则主要分为铣削、车削和钻削三种。

  全球刀具市场规模超 2000 亿元,大行业、小公司特征明显,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提升空 间明显。全球切削刀具市场规模庞大,根据 QY Research 数据,2020 年全球切削刀具 市场规模达 370 亿美元,2016-2020 年复合增长率 2.82%,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有望 达到 390 亿美元。2020 年国内切削刀具市场规模达 446 亿元,同比增速 13%,主要得 益去年疫情后制造业资本开支持续景气及进口替代加速。根据切削刀具产品结构情况, 2019 年硬质合金占国内刀具市场比重约 53%,则对应的硬质合金刀具市场规模超 200 亿元,根据中国钨业协会口径,硬质合金刀片可分为数控刀片、焊接刀片、普通可转位 刀片和其他切削刀片,数控刀片附加值高于其他品类。

  刀具具备工业耗材属性周期性较弱,制造业景气持续叠加产业升级推动刀具行业持续增 长。去年疫情后,伴随制造业资本开支增长,机床、机器人、叉车等制造业相关产品需 求均明显增长,刀具消费受益于制造业景气提升亦快速增长。中长期来看,刀具的市场 空间主要与存量机床设备和开工率相关,由于其工业耗材属性,行业周期性相对较弱。 同时,伴随我国制造业不断升级及自主可控加强,机床数控化率有望持续提升,从而推 动高端刀具需求增加。

  全球切削刀具市场格局分层明显,国产刀具企业加速追赶。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切削 刀具市场竞争格局大致分为三大梯队。1)第一梯队主要为欧美刀具公司,代表性企业 包括山特维克、伊斯卡、肯纳金属等,欧美刀具企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积累深厚,主 要定位于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刀具解决方案,在高端定制化刀具领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2)第二梯队主要为日韩刀具企业,代表性公司包括三菱、东芝、住友、克洛伊等,日韩 刀具企业主要定位于为客户提供通用性高、稳定性好和性价比高的刀具产品,在我国进 口刀具消费中占有较高份额;3)第三梯队主要为国内企业,代表性公司包括欧科亿、株 洲钻石、华锐精密、厦门金鹭等,国内刀具从业企业数量众多、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主 要依靠价格、服务和渠道优势占据中低端市场,近年来伴随龙头企业技术水平进步,在 细分领域逐步实现赶超和替代。

  技术进步+性价比+本土服务优势,国内刀具企业进口替代步伐有望加速,龙头公司市场 份额有望提升。目前,国内中高端刀具市场主要被欧美、日韩企业占据,尤其是航空航 天、军工和汽车等领域所需的高端刀具主要依赖进口,而国内大量企业则主要集中于中 低端领域无序竞争。近年来,国内领先的刀具公司经过长期技术积累,技术水平不断进 步,以硬质合金刀片为例,龙头公司已基本掌握基体材料、槽型结构、精密成型和涂层 四大核心技术。伴随技术进步,2015 年以来,国内刀具公司凭借优质产品、性价比和本 土服务优势,不断加快刀具进口替代步伐。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协会数据,我国进口 刀具的市场份额由 2015 年的约 38.2%降至 2019 年的 34.6%,侧面印证国产刀具技术 进步,进口替代加速。目前,以株洲钻石、欧科亿、华锐精密等为代表的国内领先企业 的部分数控刀具产品已达到日韩同类企业水平,并且具备明显价格优势,未来有望不断 加快对日韩产品的替代步伐。同时,国内刀具行业呈现大行业、小公司特征,目前行业 领先的欧科亿、华锐精密等市场份额不到 5%,伴随产能扩张及进口替代加快,技术领 先的龙头公司有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